可是,我们真的能“像对待流感病毒一样对待新冠病毒”吗?在死亡率之后,新冠后遗症的阴翳依然笼罩在每一个感染者的头顶,疲劳、肌肉无力、睡眠障碍、嗅觉味觉变化、认知功能下降……
甚至可能在数十年后,还有各种回顾性研究报道新冠病毒遗毒深远,比如:当年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到老年时得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骤增,事实上,目前也有少量研究显示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病例的脑部中存在异常水平的淀粉样蛋白。
而近期,来自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饱受争议,各大媒体、自媒体、大V都在谈论。该研究表明,即使是轻症的新冠感染也会导致脑萎缩和认知功能下降,该研究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发表在Nature官网,以便读者能尽快了解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是怎么做的,争议在哪,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篇文献。
研究样本来自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自2016年开展的一项大规模的影像数据收集计划,正好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新冠疫情前的人类脑成像数据。
在新冠爆发后,研究人员再次对其中785名,年龄在51-81岁的志愿者进行脑部扫描,包括有401名新冠感染者和384名非新冠感染者,感染者中96%为轻症患者,仅有15例进行住院治疗,2例重症。
此外,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两次脑部扫描间隔时间、疫情前的健康状况都做到互相匹配。
结果发现:新冠感染者在一些与嗅觉、记忆相关的脑区灰质厚度减少,损失率在0.2%-2%,伴随脑组织损伤标志增加。并且感染者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脑组织损伤越明显。
尽管研究者在文章中用modest(些许的)来描述这种改变,但如果按“大脑灰质以每年0.2%-0.3%的速率在损失”,确实能够“轻易”得到“新冠感染会导致大脑老化1-10年”的结论。
接下来,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包括:按顺序将阿拉伯数字连接起来(1-2-3),以及将数字与对应的字母连接(1-A,2-B),测试结果可以提供视觉搜索速度、处理速度、心理灵活性及执行功能等信息。
和非感染者相比,感染者完成测试所需的时间更长,提示认知功能出现下降,和感染者小脑认知区域crus II出现萎缩的影像学结果相符合。
最后,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其他类型的肺炎患者是否会出现类似的脑部退行性改变,结果证明这种脑损伤是新冠病毒所特有的,而非肺炎共有的疾病特征。
这是目前关于新冠患者脑成像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纵向研究,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明确了感染者脑部退行性改变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而不是作为一种感染前的风险因素,如果没有感染前的脑成像数据,我们很难辨别是因为感染导致脑变小,还是脑子小的人更容易感染。
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第二次脑成像采集的时间点在2021年4月份,当时英国也才开始流行delta病毒株,意味着本研究的结果来源于Alpha、Beta、Gamma毒株,Omicron是否会造成同样的结果并不能肯定。
其次,有研究表明疫苗接种可以降低新冠后遗症的发生率,而本研究中并未提及志愿者们的疫苗接种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全程接种疫苗后是否有助于减轻感染后的脑部症状?
最重要的是,新冠病毒造成的脑退行性改变,主要是嗅觉系统的灰质减少,当嗅觉恢复时,这些脑结构改变也能够恢复吗?毕竟,在以往的研究中,特发性嗅觉丧失的患者在经过嗅觉训练后,嗅觉相关区域灰质体积明显增加。一些学者也认为新冠患者是因为嗅觉丧失,缺乏外界的气味刺激才会导致嗅区皮层的萎缩。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首席研究员 Gwenaelle Douaud也承认“与COVID-19相关的大脑变化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找到答案的最好方法是在一两年后再次扫描这些参与者”。
而对于群众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当前的omicron是否会引起大脑损伤、损伤的程度,接种疫苗能否降低风险?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只能尽可能保护自己,不受感染,正如张文宏教授所说的:“病毒毒性降低,不是我们躺平的理由”,新冠病毒带来的后遗症值得我们警惕。